剃刀

全民健身悦动人生石城石锁新华社新媒体

发布时间:2022/10/26 15:59:27   
02:59

石锁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健身器材,因其形如古代门上的挂锁,故称“石锁”。石锁有近百种演练动作,技巧和名称都不相同。练习石锁不但可以增强力量,还能协调手、眼、身、步,达到全面的健身效果。

↑6月4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传承人王道泉在殷巷活动点练习石锁“捏角”。王道泉今年75岁,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传承人。多年来,他致力于推广石锁运动,弘扬石锁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石锁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史料记载,石锁最早出现于唐代的军营中,被将士们用来锻炼体能。清代,练习石锁成为民间一项十分流行的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石锁”列为表演项目。

↑6月5日,75岁的梁镇鑫在逸仙桥活动点拎起斤的“连中三元”矷子。75岁的梁镇鑫是南京市石锁协会荣誉副会长,多年来在逸仙桥活动点组织爱好者练习石锁,其中包括一群7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在“六朝古都”南京,石锁文化历史悠久。明朝时期,南京作为都城,驻军多,尚武风气重,石锁兴盛。此后,石锁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活动,在民间流传下来。近年来,南京的石锁运动发展很快,各种切磋、比赛和交流活动频繁,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全市成立了近20支常年活动的石锁队伍,在公园社区、街头村尾经常能看到爱好者在耍玩石锁的身影。

↑6月4日,孙玉萍在殷巷石锁练习点练习“双锁推砻”。78岁的孙玉萍以前在家种田,拆迁之后住上了楼房。5年前她在小区里看到有人玩石锁就加入进去,没想到身体越练越棒,也因石锁结交到很多朋友,经常和队友们一起出外表演或参赛。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曾几何时,热爱石锁的多是老年男性。如今在南京,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喜欢上了练石锁,在“玩锁”上一展身手。一些学校也成立了石锁队,孩子们通过练习石锁强身健体,传承这项“非遗”技艺。石锁这项古老的运动,在南京焕发了新活力,成为人们日常的健身活动。

↑6月5日,清水亭学校参加石锁社团活动的小学生展示手中的石锁。清水亭学校石锁社团共有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12名学生。学校安排了一名老师作为教练,带领孩子们训练。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传承人王道泉在辅导清水亭小学的学生练习石锁。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传承人王道泉在殷巷活动点练习石锁“推砻”。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锁传承人王道泉在展示他参与编著的图书《江苏石锁》。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5月11日,梁镇鑫(中)和另外四位75岁以上的老人在体育嘉年华活动仪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5日,一群75岁以上的石锁爱好者在逸仙桥活动点练习。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78岁的孙玉萍在家一眼就能看到楼下的天印石锁协会活动点。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石锁爱好者在天印石锁协会活动点参加活动(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5月11日,78岁的孙玉萍(左二)在南京体育嘉年华石锁表演赛上表演。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78岁的孙玉萍(前左一)和队友们在殷巷活动点练习。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4日,清水亭小学马国良(右)在和小伙伴们练习石锁。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5日,清水亭小学石锁社团的同学在早间活动课上练习石锁。新华社记者马志红摄

↑5月11日,刘忠康(右)在体育嘉年华活动仪式上表演斤“石锁推砻”。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5月11日,一名参赛者在体育嘉年华活动上参加双百斤石锁接力赛。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5日,75岁的刘良金在逸仙桥活动点练习双锁。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沈二顺长期练习石锁,手背上磨出了茧子(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6月5日,石锁爱好者孙彬在逸仙桥活动点练习“犀牛望月”。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监制:兰红光袁满统筹:廖宇杰策划:杨磊拍摄:杨磊李莹航拍:杨磊剪辑:李莹摄影:杨磊马志红编辑:李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