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剃刀 >> 剃刀发展 >> 洛宁县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省级
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黄红立
通讯员赵笑菊徐正瑛
百年风华正青春,红色薪火永相传。6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为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洛宁县在底张乡中高村李翔梧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这是继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中信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洛阳烈士陵园解放洛阳历史陈列馆之后,全市第五个、县区第一个被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的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据悉,地处豫西山区的洛宁是较早传播马列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的老区县之一。全县18个乡镇,17个乡镇是老区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是老区村。老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千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红军将领、洛宁县第一位共产党员李翔梧就诞生在这里。李宗白、温旭阳、彭治家……在纪念馆内的底张革命烈士英名录里,90多位烈士的名字赫然在目,他们的事迹也成为当地一笔无形的财富,在广大党员群众中传颂。年,当地在李翔梧烈士故居基础上建起的洛宁县底张革命老区纪念馆,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各界接受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的重要阵地。据统计,自年9月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者5万余人次。
近年来,该县为切实保护好红色遗产,传承好革命精神,该县对李翔梧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全方位修缮提升,建立米长的红色廊道,放置近百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从五四运动到党的十九大期间党史、军史上的重大史实。此外,当地还建设了翔梧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大屏幕,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红色教育基地的内涵。此次,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能够落户洛宁县,离不开这里强大的“红色基因”和丰富的红色资源。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了进一步擦亮这张“红色名片”,讲好红色故事,洛宁县抽调专业力量,对全县革命旧址和红色史料开展“拉网式”普查,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事迹,通过实地到访看、乡村“五老”忆、英烈后人讲等方式,集中记录洛宁红色故事,在此基础上,洛宁县还积极探索新的记录传播形式,拍摄《李翔梧》《岭南36烈士》等短视频数期,使红色历史以“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广大群众。并通过深入挖掘、整理和激活身边的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党史课程,开发红色研学游精品路线,开展“我们不会忘记”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和“追寻河洛红色印记”专题教育,组织干群到李翔梧纪念馆、温旭阳烈士墓等红色基地开展“追寻初心”主题践学。特色课程加上“身临其境”的创意教学方法,使身边的红色资源化身“教室”“教材”“教师”,走出了一条独具洛宁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之路。
同时,洛宁县便将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列为全县重点党建项目,按照“五红二馆一故居”总规划,改造提升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之梦文化广场、红印记光影长巷、红英烈榜样画廊等红色主题场所,配强管理队伍和讲解员,集中展示洛宁厚重的红色文化。其次,该县还对洛北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35处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提升,形成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相互串联的发展格局。
该县负责人表示,在建党周年到来之际举办这次授牌仪式,对于追忆先烈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建设红色洛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洛宁县将以此授牌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厚植资源优势,赓续红色血脉,使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把当地的红色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