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身器材 >> 健身器材发展 >> 荒诞故事ldquo惊世骇俗rd
“惊世骇俗”的老Z
作者:毛
引子
老Z去养老院了!这个消息瞬间在“朋友圈”里炸开了锅。老Z的年纪并不大,还不到七十。除了患有“三高”之外,身板还算硬朗。虽然前几年得过几场要命的大病,但老Z命硬,竟然每次都鬼使神差的被阎王爷“礼送还阳”。于是乎老Z逢人就吹嘘他和阎王爷关系“铁”,他有九十三的阳寿。老Z平日里性格还算开朗,应该是个见过世面,“视死如归”的主。老Z这一辈子活得很还算“潇洒”,但自视清高,因而朋友不多。平日里除了喜欢喝两口老酒,写两首歪诗,胡诌一些“四不像”的文字,其它也没什么嗜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Z“抛开”了世俗,一反常规的早早的去了养老院呢?为了探明真相,老夫便约了一帮往日的朋友去养老院,名为探望,实为打探虚实。
探望
一个月后,我等一行驱车来到了距离市区大约十几公里的养老院。养老院的选址很好,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养老院规模不大,大约只有两百来张床位,分为全自理、半自理和全护理三个区。全自理收费为每人每月三千八百元,半自理收费每人每月五千二百元,全护理收费每人每月六千五百元。老Z夫妻俩住的是全自理区,一个28平米的小套间(有卫生间),厨房是公用的,水电气、空调、电视和网络一应俱全。养老院设有医护室、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美术室、电视投影室和舞蹈训练室。户外设有有专用的老年防滑跑道和各类健身器材。养老院有两个食堂和一个小超市。从性价比上看养老院的条件应该算是不错的。
我们到养老院的时候。老Z正在上课(市老年大学在养老院开设的老年班),老师正在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见到我们的到来,老Z很诧异,但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我们仔细的打量着老Z,从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惆怅和失落,似乎精神比以前更好些,仍然是幽默风趣健谈。闲聊中,我们拐弯抹角的想知道老Z为何要进养老院。看着我们欲言又止的样子,老Z似乎看出了我们此行的用意。于是乎便在小食堂炒了几个菜,从房间拿了两瓶好酒,边吃、边喝边聊。一个多月不见,老Z喝酒还是那副德行,没有半斤不下桌。酒酣之中,老Z终于打开了久违的话匣子......。
真相
事情还得从两个月前说起。两个月前,老Z在家做操不慎将腰扭伤,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星期。老Z是个要强和死要面子的人,不愿意向亲朋好友求助。就这样,在家吃了一个礼拜的方便面,终于度过了难关。后又举步维艰,半死不活的在家休养了近一个月,好歹熬到病愈。这件事对老Z触动很大,同时也引起了老Z的高度重视。联想到这些年如此之多的灾难(疾病)的发生,幸亏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及亲友及时出手相救,老Z夫妻两才多次逃过劫难,也算是大难不死吧!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老Z患有较为严重的高血压,这也是老年人猝发身亡的夺命杀手。老Z曾多次梦见突发意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因而时常做噩梦严重影响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话说到这里,我等众人已是面面相觑,背脊发凉。老Z不愧是闯过风浪的人,大口胛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仍是一副处事不惊和玩世不恭的模样。
酒过三巡,话锋一转,老Z给我们算了三笔账。第一笔是形势帐。从发展的趋势看,居家养老只是空中楼阁,雾中观花,养老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以养老院为主;第二笔账就是亲情伦理帐。现在很多人都责怪子女不孝,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子女们为了生计和他们的下一代,已是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不拖累儿女,不正是我们老一辈所期盼的吗?因而我们要体谅和理解他们,理解万岁!第三笔是经济账。老Z所在养老院的收费还算合理,是他老两口所能承受的。人老了要钱干嘛?不就是养老吗?儿孙自有儿孙福。
临别前,老Z忐忑的像我们透露,他打算用十年的时间写一部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长篇小说《生命的抗争》。
回程的路上,大家沉默不语,各有所思......。
(本文始作于年愚人节,本次略有修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