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

只知道费曼学习法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

发布时间:2023/12/9 14:38:07   
白癜风能自愈吗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wh/279643.html
中医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5419382.html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介绍了一种读书法,仔细想来,特别厉害!

01东坡先生的“八面受敌法”

来看东坡先生的具体表述:“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这一段话讲了这么几层意思:1,好书是无穷尽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读完这世上的好书,所以,“得其所求者”,也就是首先要精选那些真正对自己管用的书。切记,真正是自己需要的,解决自身问题的书,而不是大众或者某些精英整天挂在嘴边的书,那些书再好,它也不见得适合你!就像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短暂,学海无涯。所以,更要做好选择。做更少,但做更好。2,挑到了一本对的书之后,绝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数过读之”。也就是读很多遍,但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要“每次做一意求之”,就是每一遍都围绕着一个目的来阅读。接下来,东坡先生就举了例子,特别强调每一遍读时都只求一个作用,“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这跟奥卡姆剃刀原理颇为相似。“如无必要,勿增实体。”阅读时,每一遍都聚焦于一个目的,这才不容易思绪纷乱,乱花迷眼。思考有意义的问题时,修改有价值的文章时,都可以这样来做。3,这种方法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但一旦学成,效果非同一般。东坡先生称之为“愚钝”,其实就是读书时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要投机取巧。要实打实地投入精力去研读、思考、联系、加工,把一本书的“于我有关,对我有用”的所有价值都榨取干净!这种读书法,东坡先生称之为“八面受敌”,好处是“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在《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孙权勉励吕蒙多读书的时候,跟他讲过一种阅读方法,叫“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说的是让吕蒙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这是有针对性的方法。吕蒙起初是一名粗豪的武将,对于读书十分反感。孙权劝他采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历史书籍,从史书中得到借鉴。后来,才识过人的文官鲁肃过寻阳,与吕蒙交谈,惊叹吕蒙的变化,直称他“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特别自豪,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见,便是“涉猎”这种方法,只要用对了地方,用在合适的人身上,也会大有收益。

02“八面受敌法”,效果更是惊人!

来看东坡先生运用“八面受敌法”读《汉书》大有所获的例子:“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东坡先生说:我曾经读过《汉书》,大概也是读过多遍才读通透了它。每一遍,我都只专注于一个阅读目的,搞懂了一个,再去专攻第二个。像这样,还没读过几遍,书中谈到的这些方面我都读懂弄通,烂熟于心了。这种方法可以称之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03“八面受敌法”与“费曼学习法”

实际上,现在广受推崇的“费曼学习法”也有类似的操作步骤。首先也是针对学习目标,拆分或者叫拆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由浅入深地解决各个子任务。然后自己教自己,也就是用自己的话通俗易懂地复述这些内容。如果复述时仍有不通透的地方,就返回去再进行细分,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能在于:“八面受敌法”每一遍的研究重点都不相同,比如一本书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等,每一次的研究内容可以说完全不搭界,而且不存在前后主次之分,完全看研究者的喜好和需要;“费曼学习法”每一个子任务之间都相互关联,前一个子任务是后一个子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前面这个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后面就更难搞懂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能在于:“八面受敌法”每一次研究的内容,都可以用“费曼学习法”来进行研究,这两个方法结合在一起,就是部分+细节,更具系统性。但是,不管用“八面受敌法”还是“费曼学习法”,都要下真功夫!所谓“攻书莫畏难”。没有实实在在的钻研精神,那便有再好的学习法,也不能切实地改变自己。

04结语

写文章,想问题,同样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比较烧脑,但用得多了,扎实了,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更容易获得从表象中触达事物本质的能力。近来,参加了一次师资培训,我用“八面受敌法”写了多篇文章,每篇一个角度,越写越有感觉,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视角来看,真的如东坡先生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你也可以试试,相信我,它值得你投入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1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