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剃刀 >> 剃刀发展 >> 四年过去了各省公共文化服务的答卷如何
中经文化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基础。
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通过。
近4年过去了,各省推进情况如何?中经文化产业整理发现,已有广东、江苏、浙江、天津、湖北、陕西、贵州、重庆、安徽、湖南等10个省市陆续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条例。
资料图图书馆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广东:出台最早,覆盖广
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制定《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
《条例》包括总则、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激励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6条。
动态增长。条例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促进活动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方便群众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足额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可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条例的行为,有权向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或者投诉。文化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
保障薄弱地区。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扩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并增加相关服务内容,支持针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需要的,尤其是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造条件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应当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提供什么?条例规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影视节目播放、宣传教育、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综合文化站应当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便于群众参与活动的区域。城市社区、农村综合文化室应当具备图书报刊阅读、文化信息服务、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免费开放。
资料图:电脑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江苏:公共文化服务要“入网”
年12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该条例包括总则、服务提供、设施建设、社会参与、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
公共文化服务要“入网”。条例总则中明确,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互联网融合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服务分为基本和非基本。对于服务提供,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公众文化需求,制定并定期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计划和服务目录,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可以按照价格管理相关规定,适当收取费用,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具体收费标准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其收入应当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条例规定,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完善服务项目和内容,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文艺演出、陈列展览、广播影视节目、阅读服务、艺术培训等,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向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鼓励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政府享有著作权的文化产品应当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
有考核。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补贴或者奖励的重要依据。
社会如何参与?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文化等有关部门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主办、承办、联办、冠名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条例还明确规定,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资料图:博物馆文创雕塑图片来源:中国经济网
浙江:增减公共文化设施有规可依
年11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条例共14条。
既有章办事,又有人干事。《保障条例》指出,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应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在人员保障方面,《保障条例》明确,乡(镇)、街道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文化工作人员,管理公共文化设施,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专职文化工作人员的招聘、调整,应当征求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
有标准也得有特色。在服务内容方面,《保障条例》明确要求,省人民政府要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特色,制定公布本行政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组织实施。
增减公共文化设施不能随意。对因城乡建设需要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保障条例》提出了先建后拆或者同时进行的原则,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安排过渡的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不间断。
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依照法定程序审批。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应当重新确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再进行调整。
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标准,规划和建设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公共文设施可冠名。《保障条例》指出,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者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对社会力量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用地等支持。
捐赠人单独捐赠或者主要由捐赠人出资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可以由捐赠人个人冠名或者提出公共文化设施名称,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收、捐赠等相关法律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保障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服务,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文化志愿服务的指导,建立志愿者招募、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规范和促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天津:“高科技”和“文化范”
年9月29日,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
《条例》共七章58条,主要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激励与促进、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政府主导。《条例》明确,保障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协调、效能优先的原则,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和传播。
市和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公共文化服务应有“高科技”和“文化范”。《条例》明确,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文化科技创新纳入本级科技发展专项规划,支持公共文化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合作开展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运用。
鼓励和支持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开展与本行业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土文化、军旅文化、家庭文化和网络文化等健康发展。
明确处分。《条例》明确,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化等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规定配置和更新必需的服务内容和设备的;
(二)未公示免费服务项目、收费服务项目及标准、服务规范、开放时间的;
(三)未按照规定免费开放或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
(四)因管理不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
湖北: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年11月19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该条例共7章,分为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和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
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应当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监督检查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条例提出,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文化特色,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人在哪儿,服务就应在哪。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设置配备公共阅览设施、流动图书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体育健身器材等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强调地域文化特色。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划,支持和引导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强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地供给,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优秀荆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本地特点,支持具有荆楚特色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活动开展。
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挖掘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内容。
数字化。条例提出,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信息资源地存储、传输、供给和远程服务等能力。
陕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年3月29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条例分为,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7章。
单设“社会力量参与”一章。条例明确,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投资或者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文化单位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可以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吸引社会组织和企业依法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建的非国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应当按照鼓励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采取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支持等多种扶持措施,鼓励其向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突出陕西文化特色,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给。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发掘、利用当地丰富文化资源,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秦腔、民歌、腰鼓、剪纸、泥塑等本省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采取措施鼓励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坚持公益性。条例明确,公益性文化单位应当完善服务项目,健全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向公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并为公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或者提供服务等收取费用的,应当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收取的费用,应当用于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管理和事业发展,不得挪作他用。公共文化设施开放收取费用的,应当每月定期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贵州: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旅融合发展
年6月3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条例》共六章五十八条,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服务提供、保障和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条例》明确要求省、市(州)、县级人民政府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了县级以上政府各部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职责;要求县级以上政府要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科学建设、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条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确定公共文化设施的种类、数量、规模以及布局,公布公共文化设施目录以及有关信息,并细化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类型。
强调安全。《条例》还规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配置和更新必需的服务内容和设备,加强经常性维护管理,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转,并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及公众活动的安全评价,配备安全保护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
体现文旅融合。《条例》总则部分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化和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和产品开发的统筹安排,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条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以长征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结合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鼓励和支持通过文化展演、竞技比赛等方式,利用铜鼓坪、鼓楼、芦笙场、风雨桥、乡村戏台等传统文化空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重庆:“打开门”做公共文化服务
年6月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
《办法》共六章五十三条,包括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
要编制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办法》提出,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和结构、环境条件、文化特色,合理确定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编制全市和市人民政府确定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城乡规划或者国土空间规划。
其他区县(自治县)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前款相关规定编制本地区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城乡规划或者国土空间规划。
使用公共文化设施要有“规则”。《办法》明确,公众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的管理制度,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毁、破坏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物品;
(二)从事违背公序良俗的活动;
(三)违反环境保护、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影响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行为;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对破坏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扰乱公共文化服务秩序的,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有权予以劝阻、制止;经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停止为其提供服务。
公共文化设施信息要公开。《办法》明确,制作城市地图、开发公众服务平台、建设公共交通站台及其相应报站系统、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和道路标牌等,应当结合公共文化设施特点和分布情况,将涉及的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相关信息免费列入其内容。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文化需求,确定并公布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目录以及有关信息。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设施的功能、用途,按照有关规定,将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基本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规范等信息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上公示。公共文化设施因维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开放的,应当提前七日向公众公告;因突发性原因临时停止开放的,应当及时公告。
加强审计和考核。《办法》提出,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加强绩效考评,确保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与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考核评价工作,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工作时,可以通过实地检查、资料查阅、互联网信息收集、短信评价、公众满意度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
安徽:做大做细做专服务
年7月1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条例分为:总则、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与激励、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
公共文化服务应“共管”。条例规定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和有关社会组织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作。
条例还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等通过联合主办、联合承办、联合发布等形式,参加长三角地区和所在都市圈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一体化发展。
对象不同,公共文化设施类型不同。条例规定按设区的市、县(市)、市辖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进行分类,分别设置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并对有条件的地区、特定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出规定。
《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及留守妇女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配备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
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应专职专岗。条例规定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设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文化工作人员。专职文化工作人员的招聘、调整,应当征求县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定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当设立文化公益服务岗位。
湖南:强调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动”
年7月30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
办法涉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参与激励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
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办法》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资金保障、队伍建设,推进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农村地区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出版物补充更新机制,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农村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
拆除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征求社会意见。《办法》明确,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确需拆除或者改变其用途的,应当提前三个月向社会公示;通过网上征求意见和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依法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办法》规定,对社会力量兴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用地用房等支持。社会力量兴建、捐建、捐赠公共文化设施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留名纪念。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资金依法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社会资金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经文化产业,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
rmrbg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