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身器材 >> 健身器材前景 >> 黑天鹅之下,2020年健身品牌如何应对挑
爆款法则·作者
小西
在这次疫情之前,健身行业就已经在经历调整和洗牌期了。根据《-健身行业白皮书》,-年间,关闭健身房家,关闭率4.36%,其中家健身房仅成立一年就关闭了,月收入下降8.6%。
国内传统健身模式行至瓶颈的同时,行业中试图进行颠覆式创新的尝试不断,从收费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可以看到的尝试就包括:
新收费方式:超级猩猩、SpaceCycle推出收费团操课,Keepland推出小团私教课;新健身产品:K-EMS快马仕、ZESPEED使用EMS(ElectricalMuscleStimulation)电脉冲设备进行训练等;新服务模式:乐刻推出24小时健身房。在各家还在摸索中前进时,疫情的冲击又带来了健身环境和需求的新变化,宅家健身成为了主流。
3月发起的微博话题#健身宅家打卡#阅读量已达4.6亿,讨论量达.3万。运动品牌的重心加速向线上倾斜,安踏超过3万名员工和经销商开启了全员线上销售和营销的状态。此外,智能可穿戴设备销量猛增,连能满足在家健身需求的游戏外设健身环也不断涨价,市价已经是原先的三倍。
在疫情逐渐平息的情况下,行业逐渐恢复常态化,用户健身意识再次被强化,而优质服务仍然是科技健身创业公司的机遇。那么,在去年健身行业的大洗牌之后,回暖之中的健身行业,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机会在哪里?在门店关闭、工厂尚未完全复工的情况下,健身品牌要怎么应对挑战?
在长江创创社区的支持下,「爆款法则」专访科技健身品牌K-EMS快马仕、BODYTIME创始人金昕,探讨行业关心的这些问题。
K-EMS快马仕、BODYTIME创始人金昕
因“懒人”需求而生的EMS健身
相比发达国家,低渗透率的中国健身行业被看作蓝海市场,中国健身会员数并没有像消费能力那样迅速增长。
IHRSA(国际健康、运动与健身俱乐部协会)调研发现,年,超过万美国人使用了健身房,近4万家健身房吸引了60亿人次到访,渗透率占到了15-64岁人口的30%以上。相比之下,据《美团点评健身行业白皮书》估算,中国大陆前十大城市的健身会员渗透率仅1%。
除了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差异以外,年费模式也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传统健身房经历了急速扩张和密集关店后,频出的运营问题更是劝退了部分消费者。低渗透率、行业问题明显的健身行业,显然有大量的机会,只是如何切入,如何改造优化仍然是个问题。
金昕早年在美国做健康医疗领域投资,正是看好这个行业才回国创业。“选好了行业以后,剩下的事情是坚持,坚持里面就包括你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你找到你的赛道,找到你的呈现方式。”她选择的垂直细分领域则是EMS。
EMS技术最早由NASA和俄罗斯宇航局共同研发,注册了专利,最早用于宇航员的训练,之后用于专业运动员的肌肉训练,在普通人健身领域也被推广开来。相比起普通健身房,EMS有专门的健身器材,消费者使用时需要穿戴专用EMS装备,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健身。
EMS装置可以模拟生物电信号,直接传递至想要锻炼的肌肉群,使肌肉收缩与松弛,用户配合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或其他对抗训练,最大的优点是耗时短、见效快,在“EMS训练20分钟相当于健身房两小时的成果”的口号下,吸引的还是想减肥的都市男女。
年,金昕以投资人的身份开了一家K-EMS线下店,得到一批种子用户的认可后,于年开放了城市加盟。K-EMS每个店面面积在70-平米左右,店面分布在商圈或白领住宅区附近,初期投资金额约30-80万元。
年7月,K-EMS完成了Pre-A轮融资,由天使投资人时尚资本领投,硅谷投资人郭威和柏杨中联医疗跟投,估值2亿。
完成了Pre-A融资后的K-EMS扩张迅速,金昕对「爆款法则」表示:“当时从零一下子就做到了差不多三千多万的年收入,也签约了两百多家加盟店,K-EMS这个品牌就做起来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由于发展太快,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创业,很多服务流程和产品细节的把控做得并不够到位。”K-EMS的快速扩张也吸引了不少竞品加入,包括一些传统健身房也开始引入EMS设备。金昕意识到线下扩张的瓶颈已经出现,硬件的门槛也越来越低,结合之前确实在扩张过程中所看到的运营SOP上的不足,于是在年初,金昕就决定收缩K-EMS的线下扩张,并将重心转移到线上C端产品BODYTIME的发展上:“今年K-EMS就不扩张了。”
改道C端产品DTC成为关键词
被金昕寄予厚望的BODYTIME是K-EMS于年8月推出的个人无线EMS健身产品系列。与健身房内的EMS产品原理类似,BODYTIME推出的个人无线EMS健身产品通过KPOD(K系列产品训练盒)发送电信号,通过训练服上的银纤维贴片,将电信号指令传递给贴片覆盖部位的身体肌肉,带动肌肉纤维快速运动。
对比健身房内动辄几十万的设备,BODYTIME要更家用——用户打开训练盒即可进行训练,既摆脱了线缆的束缚,也不需要去健身房,-元不等的价格区间,也比健身房的支出要更经济。
BODYTIME部分产品
金昕介绍,BODYTIME是一个DTC(DirectToConsumer)品牌,目标用户就是想节省时间健身的年轻白领,相对K-EMS的到店消费,进一步减轻了用户健身的负担。从用户反馈来说,这样足不出户的解决方案也相当受消费者的欢迎,从去年上线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超过1万的种子用户。
在金昕的设想中,BODYTIME对标的品牌是去年上市的Peloton,一家去年9月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智能健身服务商。
Peloton成立于年,以家用健身单车/跑步机+订阅直播课模式,目前已经有56.3万的订阅用户。根据Peloton最新的股东信,他们财年的第一季度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2亿美金,同比增长近一倍,公司市值已经上升到了89.5亿美金。
Peloton的例子让金昕看到人群的价值:”你只要找好精准人群,把他们服务好,在一个领域,你的价值就可以非常大。”
所以,相较于在国内壁垒比较低的纯硬件产品,BODYTIME目前在尝试通过小程序的方式,配合线上课程,搭建线上社群——未来也不排除通过课程等附加值服务直接变现的可能性。
今年疫情影响下,K-EMS线下业务几乎停摆,提前转向C端业务的BODYTIME,保证了整个品牌的正常经营。在疫情期间,虽然由于工厂被征用生产医疗防护用品,BODYTIME的供给量要到4月底才能恢复正常,但相较于线下健身行业的完全休克状态,BODYTIME的线上销量不降反增,几个与大体育品牌的联名合作也都已经在路上了。
在金昕看来,这个行业的前景毋庸置疑,也有更多的大品牌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比如说BODYTIME即将与国内一家体育品牌巨头的合作,初期限量1万套。面对可见的市场爆发,BODYTIME一方面需要在供应链、客服以及用户运营方面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加高自己的品牌壁垒。
“品牌的壁垒是最高的,而且可持续发展性和议价是最好的。”金昕表示。所以,在年的不确定性中,金昕带领着K-EMS和BODYTIME,也想走得慢一点,但更稳一点。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做到万+用户,现在是从0到1,下一步是从1到。”金昕表示。所以,现在的K-EMS和BODYTIME都将会花更多的精力好好地去维护好已有的种子用户,把品牌调性、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一起做踏实了。
“我觉得如果能做到万用户,我们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公司了。现在才刚开始。”
本次专访由长江创创社区支持协调完成。以下为采访实录,由「爆款法则」团队整理以飨读者:
从店内器械训练走到线上
Q:相比起传统健身方式,K-EMS所面向的人群和给他们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金昕:因为我们一节课元,所以其实我们的受众人群跟普通私教课的人群是一样,都是比较繁忙的都市白领和中产阶级。
解决的问题很简单,第一是效率。中国跟美国相比,美国白领的平均闲暇时间是六小时左右,中国只有两个小时左右,所以有一个高效健康的需求,先是健康,然后才是健身。科技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效果,EMS这个设备加上我们的服务,复购率高。
第三是提供私密性,很多女性包括中产阶级人士,他们在锻炼的时候不想让别人看到,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所以我们那里有一百多平的空间,每次就是一到两个人。
EMS提供的是这三方面的价值,解决他们想要高效健身的痛点。
我们的复购率能够达到40%,在健身行业已经算非常高了。
Q:通过线下门店充值付费的形式目前能达到盈亏平衡吗?
金昕:可以的。因为我们店面很小,只有一到两个教练,可以持续的盈利。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每个月的租金也就两三千或者三五千,人员成本也比较低。相对的,这些中高产阶级的消费买一节私教课还是四、五百,所以实际上我们每个月只要五、六单就可以盈亏平衡。
Q:为什么要从器械的训练转向做C端产品的销售?
金昕:做线下确实有一定的瓶颈,去把控每一个店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也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想做一款产品,让所有的用户标准化地拿到一个非常优质的产品,在家在办公室或者出差在高铁上,飞机上都能使用,这也是消费者自己提出来的。
如果只是做硬件的话,说实话,在中国没有什么硬件是有很真实的壁垒,大家到最后就是价格战,所以很难有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方式。做互联网平台型的公司,也很难赚钱。
Q:那么,你们目前的重心是怎么分配的?
金昕: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95%的精力全都放在C端产品。
第一个原因是EMS的线下设备、厂商越来越多,竞品越来越多。早期使用EMS技术的店面非常少,做硬件的厂商也不饱和。但在后来的两三年里,出来很多竞品,比如说深圳的厂家,之前做德国和欧洲代工的企业,他们自己开始把握这个机会。大型设备的厂家越来越多,现在至少有20家。
第二个原因,线下还是有瓶颈的。这个商业模式哪怕开一千家店,每个店的用户也就一百多人,这样的情况下,最多就是十万个用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以上涨的空间有限。很多用户都会反映,就算你们这个很快,但是我从家里或者家里到你们的场景还是需要时间,比如我出差,或者我有什么原因离不开家的时候,还是不够方便。毕竟健身是比较反人性的,粘性一旦断掉了,便利性还是不够。
第三个原因,健身房市场去年也是受到很多不好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健身房跑路的现象,也会让大家对整个健身房充值买客的行为也有很多的顾虑。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店,他们的客单价有的是三万五万这样去刷,都是很快,但是慢慢慢慢都变成了五千、三千这样去买,确实是大环境带来的冲击很多,很多人宁愿在家用跑步机,不去花这个钱。
Q:为什么选择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
金昕:我们也观察了美国近些年出现的能盈利,又能把企业做得可持续的品牌和公司,比较成功的都是DTC品牌。
DTC品牌有几个好处:有互联网基因,通过社交媒体很近的接触到用户,而且可能会通过互联网给用户一些强关联的服务,比如说社群,还有一些社交的因素在里面;其次,这些DTC的品牌也会提供很多内容上的服务,不只有硬件,还有软件上的服务和内容,可以让用户一直待在生态圈里。
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健身设备厂商Peloton。它是健身品牌,又是DTC品牌,还是软硬件结合的,跟我们很像。现在对标他们的公司很多,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是对标他们,希望软件和硬件结合,加上内容和服务来做好品牌。
很多效仿Peloton的企业在中国会做单车、跑步机或者是大型设备,但中国的客厅面积是美国的1/3左右,很多人家里不具备放一个大型设备的条件,或者是租房,也不想去购买比较重型的器械,BODYTIME可能会更适合中国都市人群的生活方式,很轻便,出差也能带,各个场景,比如办公室,户外跑步都能穿。
我们首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产品的制造和研发上,用的都是最优质的供应链。DTC最典型的特点,第一是最优质的供应链的整合,我们基本上50%成本都会放在产品上,然后把中间商去掉,把最大的利益给到用户。衣服的材料都用的是高端健身品牌所采用的供应商和供应链。
用户方面,我们会采用小程序运营的方式,比如说小程序打卡就送咖啡。这个其实是从小程序端增加用户的粘性,以游戏化的方式去做最有效的激励和客户留存。在我们看来,做DTC是一个比较轻,但是持续性又比较强的方式。
Q:你觉得DTC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金昕:最大的挑战是中国的平台太多。在美国的话,你做好Facebook,或者做好Instagram就可以了,同时再自己有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