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剃刀 >> 剃刀发展 >> 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后,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杨洋闫佳琳
河南哪里最宜居?据《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显示,鹤壁位居前三名。
影响各地区人民幸福感的优势因素和限制因素各不相同,但安居乐业是一座幸福城市的标配。
从家门口出发,15分钟活动半径内,能有哪些配套?鹤壁市提出打造综合服务、全民健身、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社区文化、就学便利、绿色出行、便捷消费、市政提质等九个生活服务圈,这其中建设有淇河书屋、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打一趟拳、看一本书、做个体检、买一把菜……不到一刻钟全能办到,百姓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这些幸福源于鹤壁市倾力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0月11日,商务部办公厅等11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公布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共30个,鹤壁市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敢于先行先试,并科学制定规划标准,是鹤壁市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前提。
鹤壁市围绕“小需求不出社区,大需求不远离社区”的目标,结合鹤壁实际制定了《鹤壁市中心城区“10分钟生活圈”高质量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成为全省第一个“10分钟生活圈”建设标准。年在河南省商务厅的指导下根据商务部等12部委出台的《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及时调整,将鹤壁市“10分钟生活圈”调整为鹤壁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如今,越来越多的鹤壁百姓由衷赞叹:“一刻钟生活圈”不仅“圈”出幸福新生活“圈”出美好新家园。
再看“一刻钟生活圈”中一个个细化的生活服务圈的建设数据,更能知晓鹤壁百姓幸福满满的原因:“健康医疗圈”高质量打造平米以上卫生服务站1个,平米以上卫生服务站7个;“绿色出行圈”打造公交港湾站亭4个;“便捷消费圈”已改建便民消费市场4处,增设社区超市等便民消费场所58个;“社区文化圈”围绕书香社区、国学教育、家长学校等项目进行提升;……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鹤壁市“一刻钟生活圈”快速推进的有力佐证,也折射出“一刻钟生活圈”建设期间,鹤壁市上下采取的有力举措。
一、走在前,当先锋,在“想干事”上用心用力
突出特色,高标准推进建设
《导则》围绕打造为民、惠民、利民的社区生活平台这一目标,打破传统的规划模式,提出以社区为中心,打造综合服务、全民健身、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社区文化、就学便利、绿色出行、便捷消费、市政提质等九个生活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项生活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建设成果持久性和实用性,《导则》针对新规划小区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在高质量建设的同时预留未来改造提升空间,让新建的便民服务设施一定时间内不过时。鹤壁市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计划在22个社区开展试点建设,于年6月底基本完成。
紧盯目标,确保完成国家试点各项任务
挂图作战,建立重点任务和社区建设两套工期倒排图表,将项目进度具体到周、明确到人,形成清晰的作战图;建立进度公示,定期在工作群内对各区、各单位任务完成进度进行公示,形成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工作氛围;注重品质提升,立足群众呼声最高、使用最多的项目提升建设标准,并出台相应的服务指导,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升群众获得感;主动加压,在原有的目标任务基础上进行再深化、再丰富,试点淇河书屋“耳阅”项目,推动社区书屋品质提升,研究“社区带娃”服务模式,扩展社区就业培训服务内容。
二、走在前,当先锋,在会干事上提质提效
从无到精,打造鹤壁特色亮点
根据鹤壁市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书香鹤壁等指导方针,精心设计“淇河书屋”建设标准,在辖区各城区、功能区同步推开,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6座“淇河书屋”,在建独立“淇河书屋”11座。“淇河书屋”的建设遵循统一标识标准、自主设计建造的特点,每座淇河书屋具有统一的标识和编号,接入市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市民在书屋和图书馆之间可以任意借还书籍;配建志愿者服务站,为居民提供相关便民服务;独立淇河书屋具备24小时自助借还书籍功能,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通。在外观和内部风格上,每座淇河书屋都有自身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并在具备条件的书屋外围配建读书广场、遮阳棚、休息桌椅等,让淇河书屋在具备阅读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景观和休闲场地。遍布主城区的淇河书屋已经成为鹤壁试点城市建设的亮点项目,成为群众就近学习、阅读的好去处。
围绕社区居民养老托幼问题,大力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共建成建筑面积平米以上的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4个。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具备日间休闲、锻炼康复的功能,普遍配置了共享厨房和休息间,社区老年人从早上进入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享受阅读、锻炼、娱乐、就餐、休息等内容,实现一站式养老服务;在具备条件的照料中心还设置了老人洗浴、健康理疗、传统文化学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养老体验。同时积极试点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两头化”,即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探索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为幼龄儿童提供学习、阅读、娱乐等服务,减轻家长负担,日间照料中心成为减轻居民负担、日间生活娱乐的场所。
聚焦民生,为民服务得到体现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规划建设始终坚持以群众最需要的内容先着手,分清主次逐步完善各项服务。“综合服务圈”通过新建、改造和提升,高标准地完成综合服务中心10个、自助政务服务站3个;“全民健身圈”实现试点社区基本覆盖,并在山城区、示范区尝试推动学校体育场节假日免费开放,方便群众就近锻炼;“养老服务圈”打造日间照料中心65个,并开始试点居家养老,让更多老人颐养天年;“健康医疗圈”高质量打造平米以上卫生服务站1个,平米以上卫生服务站7个,日常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社区文化圈”围绕书香社区、国学教育、家长学校等项目进行提升,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绿色出行圈”打造公交港湾站亭4个,极大地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便捷消费圈”已改建便民消费市场4处,增设社区超市等便民消费场所58个;“市政提质圈”围绕社区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小改动提升居民满意度。通过不懈努力,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的提升满意度大大提升,尤其是淇河书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受到群众欢迎,如部分积善园书屋建成后,成为附近群众的休闲首选,日均客流量在人以上,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天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健康咨询、日常问诊等首选,其内设的中医诊疗更是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体验。
勠力同心,项目建设亮点层出
“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在提升居民的社区生活幸福感中准备发挥重要作用,各区、各功能区更是立足自身创新发展,积极踊跃推动建设工作。淇滨区率先试点“圈长”负责制,试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圈长”管理模式,结合“周查、月评、季比”提升建设水平;山城区结合社会力量提升服务水平,把医院服务引入社区形成健康管理链条,极大方便了群众问诊看病;鹤山区深入推动居民健身设施建设,采用见缝插针、腾地改造等方式,让小区居民就近使用各类健身器材;示范区针对社区居民日间工作繁忙的情况,大力推进政务自助服务场所的建设推广,方便居民闲暇时间办理证照、社保、税务等。
三、走在前,当先锋,在“干成事”上善谋善为
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鹤壁市进一步理清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旗帜鲜明的牵头支持好、指导好、服务好各个建设项目的实施;各区、各功能区政府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推进9个生活圈的建设工作,尽快将各项服务内容普及开来。
因地制宜,打造格局特色服务项目。围绕提升居民满意度、彰显文明理念的要求,结合不同社区情况进行建设。新规划设计的社区和小区,在建设规划时就预留好相关用地、用房,方便随后开展“10分钟生活圈”配建工作;针对目前土地、房屋不足的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提升等工作,采取置换改造、品质提升、设施共用等方式为主,新建为辅的办法,尽可能在现有规划设计基础上满足项目建设和群众生活需求,真正实现为民、利民、便民的工作目标。
全民参与,引入社会力量管理经营。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参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尤其是参与到日间照料中心、淇河书屋等项目的运营维护中来,使日常管理精细化、项目运营长期化、服务内容全面化,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强烈。搭建沟通平台,在建设的各个阶段通过APP小程序征求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尤其是尝试“职能部门主管+社区协调推动+居民自治参与”的建后管理模式,激发社区内生活力,提升打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