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

奥卡姆剃刀只要你能讲故事,就别谈概念

发布时间:2025/1/7 19:56:03   

清朝晚期,有一个学贯中西,举世瞩目的旷世奇才,叫辜鸿铭。早年,他留学德国一口气拿下13个博士学位,他精通英、法、德、意、日等9门外语。年他凭借他的学术著作《中国人的牛津运动》和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当时,飞身全球的大作家,像毛姆,列夫·托尔斯泰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有一次,辜鸿铭在公开演讲结束后,一个美国女记者采访他,问了他一个问题:听说,你们中国男人都是三妻四妾,这是为什么呢?辜鸿铭用他信奉的儒家哲学给她解释了半天,那名女记者还是一头雾水。

这时,辜鸿铭灵机一动,指着桌上一个长嘴的茶壶说:你在喝茶的时候,经常见到一个茶壶配三四个茶杯。可是,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茶杯配三四个茶壶的?那名女记者听了以后,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个故事中,一开始即便旷世奇才辜鸿铭用了一堆抽象的概念作为论据,也没能把男人三妻四妾的问题讲明白,他只能改变论证方式,他用茶壶和茶杯的关系进行例证。终于把抽象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让女记者认同他的观点。

用欧洲中世纪著名哲学家奥卡姆的话来解释故事中辜鸿铭前后论证方式产生的效果的话,那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奥卡姆是一个中世纪的神学家。年出生在英国的约克郡,青年时代他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他是一个个性非常叛逆的人,总是表达一些跟主流的神学理论不同的观点。欧洲的中世纪,信仰至上,教会至上。所以不久,他就被牛津大学给开除了;后来,他跑到了法国,这次麻烦更大,他被教皇约翰22世认定为异端分子。结果,他被囚禁在修道院长达四年之久。

年,奥卡姆跟其他两个修道士一起来到了德国,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靠山——德国皇帝路易四世。这个皇帝也是个霸气外露的牛人,在政治的政策上他居然敢公开跟教皇对着干,奥卡姆为了表示英雄惺惺相惜之情,他对路易四世说:你用刀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就这样,奥卡姆和路易四世结成了反抗教皇二人组的一对CP。

在皇帝的授权下,他甚至公开发表论文声称,约翰22世是伪教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奥卡姆的意思很明确,你当年说我是异端分子,我还觉得你是异端分子呢。这样一对CP搭档关系持续到年,奥卡姆因为当年欧洲流行的黑死病而去世。

有意思的是,当代有一些西方学者称奥卡姆为西方传播学之父。原因是,奥卡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重要的传播学观点: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理解这句话,需要先理解奥卡姆生活的时代的哲学文化背景。欧洲中世纪从事神学研究的都是专门的修道士和神父,当时神学界有两大派别:唯名论和实在论。

唯名论认为:这个世界所有具体的事物,他们所属类别都是抽象的观念,并不真实存在。比如狗,世界上存在的都是一只只真实的狗,比如斑点狗,牧羊犬,泰迪,哈巴狗等,并不真实存在一只抽象的狗,所谓dog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实在论认为:抽象的东西比具体的东西更真实。dog的概念比斑点狗,牧羊犬,泰迪,哈巴狗等存在更真实。只不过这个抽象的狗,并不存在真实世界里,而是存在于天国。所有的现实中的狗,都是在模仿这种抽象的狗。

两派的争论旷日持久,而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很显然是在声援唯名论。这句的涵义是:如果抽象的概念无法帮助我们对具体的事物产生进一步的认识。比如传说中的存在于天国的狗。他对于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狗毫无帮助,对于这种想象中的抽象概念,我们就应该将思维作为剃刀,将这些没用的概念彻底剔除掉。

奥卡姆剃刀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已经超越了中世纪的思想背景,而成为了一种传播学的基本原则。

无论我们要向别人传播什么观点,只有你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同你的观点,那么就一定要掌握下面这个基本的规律:你传播观点的方式越具体,故事越多,案例越多,你的观点越容易让人信服;相反,你传播观点的方式越抽象,理论越多,概念越多,你的观点越难以让人接受。

换句话说,人们普遍爱听具体的故事,不喜欢听抽象的概念。所以,为了传播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信服自己,你的最佳方案是多讲故事,少讲概念。

对于那些多余的抽象概念,你要尽可能地用思维的剃刀把它剃除掉。在现代社会中,奥卡姆的观点已经成为一个传播学的共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8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