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剃刀 >> 剃刀分类 >> 多年努力未果,美媒披露俄寻求军用元器件国
近期,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说,俄罗斯政府多年来试图摆脱武器装备对西方元器件的依赖,但基本上失败了。从潜艇到导弹,用国产零部件替换外国零部件的努力已经落空。这也导致了如今俄罗斯在导弹、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生产制造的产能一直上不去。
俄罗斯面临双重的武器装备零部件国产化问题。第一重是苏联的解体,破坏了原本的国防工业合作机制,有相当多的设计局、工厂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很难从这些国家获得装备配套,其中就包括乌克兰。乌克兰是前苏联时期的军工重镇,有生产坦克的莫洛佐夫设计局以及配套工厂、生产大飞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公司、生产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南方设计局。
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还能保持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年乌克兰政变之后,合作就变得越来越艰难,最后中断了。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不久,乌克兰国防部还发布消息称,乌克兰特种部队在东部的一个村庄,收缴了一台直升机发动机,是从马达西奇公司走私出来准备送往俄罗斯的。
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也有类似的合作,比如俄罗斯主战坦克所使用的炮长瞄准装置,就是从白俄罗斯引进的。俄罗斯导弹部队所使用的导弹运载车也要依靠白俄罗斯。当然俄白之间目前还有着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几类装备的引进,没有遇到大的问题。
但是在电子元器件方面问题就严重了,在苏联期间,把相当多电子工业设置在了波罗的海三国。而这三个国家从苏联脱离之后,先后加入了北约,再也不可能给俄罗斯提供电子配套产品了。不但如此,他们还积极参加北约的军事竞标,比如爱沙尼亚的米尔勒姆公司,刚刚中标了美国和英国的军用机器人合同。
第二重困难,是苏联时代也没有能力解决,只能从国外进口的那些元器件。包括一些高新电子元器件,先进柴油机,数控机床,等等。目前俄罗斯的军用电子工业基本上处在来料加工和组装的阶段。苏57战斗机之所以一直不能定型投产,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无法再从韩国进口雷达收发组件,导致了机载相控阵雷达不能够定型投产。俄罗斯还从中国大量进口普通的民用集成电路,经过加固改造,用在武器装备上,但是这只能解决一些相对低端的武器型号需求,要想解决军用卫星,运载火箭,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之类的高端需求,就必须向厂家定制军用元器件,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按照西方报道,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就开始制定进口替代计划。但是一直拖到年才制定详细目标,希望到年之前,减少俄罗斯对西方供应商的依赖。而到了年,俄罗斯需要更换的台设备当中,只有台进入了实际操作。到年,俄罗斯梳理出了种军事装备使用的类部件,发现对外依赖程度很高。俄罗斯需要从乌克兰进口的器件和分系统,都达到了种之多。
正因为这样的对外依赖,到乌克兰战争爆发前,俄罗斯从雷达到先进的潜艇,再到反导弹防御系统,都没有达到国产化指标。反导系统的国产化任务只完成了0.3%。远程预警雷达的国产替代任务只完成了0.7%,紧急进口备件的任务也不过完成了20%。亚森级核攻击潜艇、逆火轰炸机和苏34战斗轰炸机,伊尔-96型飞机,级护卫舰、卡-52K攻击直升机,都受到进口依赖问题的困扰。
当然,独立自主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军用电子元器件和其他核心装备的自主化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中国的军用电子元器件以及发动机、光学器材等分系统,目前基本上实现了高端产品的国产化。这个成果,是解放军装备部门、国防科研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投入巨资,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做到的。即使如此,在一些关键指标上,我们和西方先进水平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俄罗斯从年开始试图替代乌克兰产品,从年才开始想办法替代西方产品,留下的时间实在是太仓促了。而且以俄罗斯的财力,也很难为这样的世纪工程投入足够的资金,所以才会在乌克兰战争中面临目前如此窘迫而难堪的境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高端军事装备的完全自主化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西方阵营以外,恐怕也只有中国可以有这样的梦想。今天发生在俄罗斯军队身上的一切,应该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够放弃国防工业的自主化,哪怕小到一个螺丝钉,也不可以指望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