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身器材 >> 健身器材优势 >> 管护健身器材需要多方协力
健身去哪儿?自然是距离越近、越方便越好,于是社区、公园成了多数人的选择。为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社区、公园大多设立了专门的健身区域和健身设施。但有些地方设施有了,管理却没跟上。一部分体育器材出现老化、破损,不仅无法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反而成了安全隐患。如何维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社区体育设施成为当务之急。
加大投入,解决经费不足困难
国务院年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体育总局年印发的《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等都对相关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落实过程中,各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目前多数社区的室外健身器材由体育部门提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器材接收方要负责对辖区内的器材进行日常管理。”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共服务处处长赵爱国介绍,“在交接时,体育主管部门会依法与器材接收方和器材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器材产权、管理维护要求等事项。处于保修期内的器材因其自身质量问题而损坏的,由供应商免费维修或更换;超出保修期的器材由供应商负责维修,维修产生的费用问题要通过三方协议明确。”
在一些地方,作为器材接收方的街道和社区囿于经费、人员等问题,无法对健身器材进行精心维护,有的甚至将室内健身器材束之高阁。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陈元欣看来,投入跟不上,是导致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服务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理顺经费使用流程,采用专款专用的方式,成为不少社区维护体育设施的经验。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马晓波介绍说,针对部分经济薄弱社区体育设施损坏不能及时维修的情况,该区采用“区级财政补助、属地主体责任、第三方巡检”的工作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管护。同时,建立体育设施管理维护绩效评审机制,对维护管理工作绩效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
广泛动员,引入更多志愿服务
发挥好社区体育设施的作用,关系到整个社区体育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群众健身不仅需要种类多样、安全方便的设施器材,更需要将这些器材利用好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吉林省长春市体育局搭建了“智慧体育”大数据平台,将社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的职责交给社会体育管理员和指导员。“凭借终端设备,全市个社区体育管理员可以随时掌握所在社区情况。”吉林省长春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李志坚说。通过网格化管理,长春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被纳入当地体育部门的统一管理体系中。通过“智慧体育”这个纽带,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广大居民相连,具体指导群众健身。社区的健身组织、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体育晨晚练点的建设得以有序开展,社区体育设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也得到了精心的维护。
未来,长春市体育局还会将“智慧体育”与市民运动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744.html